2月12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梁平竹帘亮相央视元宵晚会,这是继2025年央视春晚、非遗春晚后,梁平非遗第三次登上央视舞台。
“接二连三”上央视,备受全国人民关注,这股“央视效应”迅速转化为市场热潮——梁平木版年画订单量相比平时增长了4倍,传统年画正以“顶流”姿态重回百姓春节生活。
央视镜头“解码”梁平非遗
百年技艺“圈粉”年轻群体
梁平木版年画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在2006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1月28日,除夕之夜,随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拉开帷幕,梁平木版年画以大幅灯箱的形式出现在春晚舞台,吸引了全国观众的目光。
2月1日,正月初四,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家辉带着梁平木版年画再次登上央视非遗春晚,徐家辉向央视主持人撒贝宁现场演示“雕版、拓印、手绘”三道核心工序,详细介绍梁平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及其在春节中的重要意义,撒贝宁在节目里首次体验了年画“开脸”,为新春“增福添彩”。节目播出后,梁平木版年画以饱满构图与吉庆色彩,令网友直呼“这才是中国人的新年仪式感”。
梁平木版年画。
近段时间,“梁平木版年画”在网络上热度剧增,社交媒体上“求同款门神”话题热度不减。据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央视的沉浸式呈现,让年轻人直观感受到传统技艺的温度,这种‘活态传播’为非遗打开了新市场。”
销量大增
老手艺焕发新生机
2月12日,记者走进位于屏锦镇的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基地(梁平区德合泰年画作坊),只见不少市民、游客在了解不同年画的意义,挑选着心仪的作品。
2月12日,徐家辉给小朋友介绍梁平木版年画的寓意。
“自节目播出后,线上线下订单大幅增多,春节前夕每天赶工到晚上11点。”徐家辉告诉记者,梁平木版年画近半月销售额同比增长了4倍。
年轻消费力的涌入催生产业创新:定制梁平木版年画蛇年新春大礼包2万份,春节前夕全部售罄;将新年画和传统年画融入红包、对联、冰箱贴、台历等文创衍生品,品类设计占比增加四成。
2月12日,小朋友在体验拓印梁平木版年画。
“我们希望把木版年画这种传统工艺进行互动设计,让更多消费者跳出只能购买成品这一环节。比如木版年画的拓版,以及蓝印花布的印染过程,都可为消费者提供一定互动性、趣味性。”重庆明月山传媒有限公司设计主管赵岩说。
“年画热不仅是商业成功,更是文化认同的回归。”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传统技艺嫁接现代传播与消费场景,非遗便从博物馆走进生活,这才是最有效的传承。今年初,我区还组织双桂集团、重百梁平商场开发了系列文创产品,截至目前,销售额达数百万元。
文/图 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 洁
实习生 石悦
编辑 王晶晶
审核 曾钰洪
编委 王 令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务必确保新闻真实性。投稿邮箱:lpsjb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