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空之城”让产业“高飞”
吴平
组建10亿元产业基金,吸引优质客商落户梁平;出台《关于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体验高空跳伞、乘eVTOL游国际湿地城市,成为玩转梁平新时尚……近段时间,梁平持续在低空经济赛道发力,推动相关产业屡屡破题,迈出了以建设“低空之城”推动产业“高飞”的又一步。
建设“低空之城”,是应时之举。未来产业决定产业未来,低空经济蕴含无限可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是当前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近年来,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环境持续向好,政策举措不断优化。不久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提出,“到2030年,推动低空经济形成万亿级市场规模。”科技的进步、政策的赋能,低空经济渐露蓬勃之势。梁平正是看到了这一发展机遇,精准谋划、提前布局,提出了打造“低空之城”这一应时之举。
建设“低空之城”,是应势之举。低空经济前景广阔,如何让低空经济从“空中飞”到“落地用”,真正实现“由虚向实”、行稳致远呢?还要看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以及发展环境。毕竟只有立足地方资源禀赋,依托自身产业基础,从急迫需求出发,才能校准自己发展低空经济的思路和方向。梁平拥有川渝最早机场——梁平机场,该机场不仅有悠久的航空历史、完备的基础设施和优良的空域条件,更是于2020年8月取得了民航西南地区管理局颁发的A1类通用机场使用证,让梁平建设“低空之城”具备了无限可能和广阔前景。基于此,梁平将通用航空产业作为全区“232”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中的重要战略性“新星”产业,高位谋篇、系统布局,积极开展通航业务,是应势之举。可见,无论是现实基础还是战略决策,梁平低空经济具备了“飞起来”的可能。
建设“低空之城”,是笃行之举。发展低空经济,基础设施是前提、公共服务是保障,企业是当仁不让的主体,需用非常之力、恒久之功,务实笃行、行稳致远。非常之力,就是要用到重点企业引培上来,聚焦固定翼飞机、无人机、直升机、eVTOL等整机生产制造,开展全产业链招商,带动上下游配套产业集聚,引进低空经济头部企业、领军企业,夯实“低空之城”基础。当前,梁平已编制完成了《梁平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梁平区低空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出台了《梁平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激励措施》,为在梁企业茁壮成长、更多企业落户梁平“保驾护航”。但产业发展不可一蹴而就,还需用上恒久之功,聚焦新场景的拓展开发,开展好“低空+行业”应用,发展好城市低空飞行服务,拓展好航空文体活动,开发好低空旅游观光路线,发展好低空科普研学,打造一批具有梁平辨识度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
面对未来,梁平从没缺乏过勇敢逐梦的信念和坚决果敢的行动。我们相信,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梁平定能以“低空之城”让产业“高飞”,“飞”出高质量发展“新天地”。
(作者单位:梁平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 王晶晶
审核 曾钰洪
编委 李春燕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务必确保新闻真实性。投稿邮箱:lpsjb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