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投稿:lpsjb2006@163.com 联系电话:023-53223076 广告咨询 法律顾问
位置:
首页 详情

“戏精”文物上线,长寿博物馆奇妙夜来了!

刘媛 05-17 10:46
“喂,小孩,你挡着我晒太阳了!”
“是你们在叫我吗?你们是谁啊?”

这是某夜,一个叫默默的小朋友和三彩仪仗俑的一段对话。

啥?长寿区博物馆的文物竟然

开口说话了???

天啦!!!

这是怎么回事?

赶紧跟着默默小朋友

一起感受

长寿区博物馆奇妙夜吧!

↓↓

长寿版博物馆奇妙夜

主要讲述了

长寿区博物馆“镇馆之宝”

——明三彩仪仗俑

(明三彩仪仗俑 特约记者 廖涛/摄)

焕发了“新生”

“戏精”文物纷纷

上线加入群聊

对话小朋友

讲述文物前世今生

穿越历史长河

超时空对话

 

小伙伴们

是不是和小编一样

看完了

热血沸腾

乐在心巴

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

让我们一起

守护历史 开启未来
 

>>>背景链接

明三彩仪仗俑的故事

1999年底,重庆市长寿县扇沱乡(今长寿区江南街道)王家坝一陈姓村民,为排除后患,将家门口前的石板撬开,意外发现石板下埋藏有一批陶俑。县文化馆接到汇报后,文物干部立即赶到现场,在村委会和村民的协助下采集到陶俑50件。
 

这批陶俑通高在19厘米至27厘米之间,均为泥质陶胎,釉色以绿色、褐色为主,俑身中空,脱釉现象较严重,部分有损毁,人物手持物体多已遗失。根据人物服饰和面部特点,可将这批陶俑分为汉人俑和胡人俑。其中,汉人俑13件,胡人俑37件。根据其动作特征,又可分为乐俑、侍俑、文官俑、武士俑等。
 

据考证,长寿区出土的三彩仪仗俑,为明代著名历史人物王应熊之父王凤鸣墓葬的随葬品,墓葬修建时间为明天启二年(1622年),这批仪仗俑应为同时期制作。该批仪仗俑的制作技艺十分高超,俑身上的衣着、面部特征和姿态都经过精细雕刻和塑造,展现当时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风尚,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明朝时期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丧葬习俗以及艺术工艺的重要资料。(长寿区博物馆提供资料)

(记者 宋杰 余舸 胡浩 熊婕 温飚 /视频 周超行/文 特约记者 廖涛供部分图)

相关新闻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