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融媒讯(文/图 记者 周洁)双桂街道响水村的90后小伙王洪恩,从试养几十只兔子到建立养殖场,并发展到年出栏近万只兔子,三年时间他闯出一条养兔致富路,被村民称为“养兔大王”。发家致富后,他不忘父老乡亲,带动周边村民加入到养殖肉兔行业,共同走上养兔增收致富道路。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响水村7组的肉兔养殖基地,看到一排排兔笼干净整洁,王洪恩正忙着给兔子喂食。兔场内,一只只成年兔子膘肥体壮。现场的不少兔箱内,一窝窝刚出生不久的兔崽正在酣睡。
近日,双桂街道响水村,王洪恩在查看兔子进食情况。
“我们的兔子一般养70-80天,有五六斤重就出栏了。”王洪恩告诉记者,“养殖场平均每个月出栏800多只,最少卖75元一只。主要销往垫江、成都以及本地。”
王洪恩原本是在外地做医疗器械相关工作。2021年,因家庭原因,王洪恩辞掉工作回到梁平,接过父母干了一辈子的养殖业。考虑到人手不够和未来发展,王洪恩把山羊养殖换成肉兔养殖。
“刚开始没什么经验,就买书来看,边试养边摸索学习。”王洪恩说。经过几年的摸索,积累了一定养殖技术经验的王洪恩今年扩大了养殖场,在响水村承包了550多亩山林专门养兔子,在高海拔、空气好的山顶上建立起300多平方米的养殖场,王洪恩逐步走上规模养殖,繁育、销售肉兔的道路。
为了让兔子实现生态化、科技化养殖,王洪恩利用大山中无污染的水源,建设自动喷管,兔子口渴了能自己含着喷嘴喝水;给兔子的“家”装上排风扇、水帘,为兔子创造舒适的环境。同时,在闲置土地种上黑麦草,专门喂养兔子。
通过养兔,全年销售额30万左右,王洪恩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在他的带动下,当地村民也开始养兔。响水村7组村民陈洪荣到王洪恩的养殖场参观后,也试着养起了兔子。她告诉记者,王洪恩给她免费提供了种兔,她养兔的成本比养鸡鸭鹅还低,吃的是自己地里的草、菜叶,不懂的技术还能免费学。今年她家出栏的5只兔子卖了500多元,决定要多养一笼来增加收入。现在,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了兔子,只要有人上门,王洪恩便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养殖技术和经验传授给对方。
近日,双桂街道响水村,王洪恩到陈洪荣家中查看兔子生长情况,给陈洪荣讲解兔子养护知识。
目前,王洪恩的养殖场已形成以肉兔养殖为中心,综合牧草种植、肉兔养殖加工销售、兔粪处理、其他作物种植加工销售的“种养结合”模式,充分延展产业链,增加整体效益。
此外,王洪恩还在养殖场附近承包了50亩土地,打造有机“果蔬农场”,带动十几名村民实现就近务工。今年,王洪恩在城区开起一家专门做兔肉的餐馆,用自己兔场、农场的肉和果蔬做原材料,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增收能力。
王洪恩说,他创业梦想的实现,离不开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他要当好带头人。“接下来,我还会深耕肉兔养殖行业,继续吸引有兴趣的村民参与肉兔养殖,带动大家共同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 刘媛
审核 曾钰洪
编委 李春燕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务必确保新闻真实性。投稿邮箱:lpsjb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