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融媒讯(文/图 记者 周洁)10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国家铁路局综合司 、中国民用航空局综合司、国家邮政局办公室、国铁集团办公厅联合评选的第一批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典型案例正式公布,梁平区渔米路成功入选,是重庆唯一入选的案例。该路还曾获评2020年度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渔米路川西渔村段。
渔米路从安胜镇金平村到礼让镇川西村,途经安胜、仁贤、礼让3个乡镇(街道),8个行政村、1个社区,全长21.15公里,公路沿线有川西渔村(3A级)、万石耕春等知名景点10余处。
“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兴一域业,富一方人”。近年来,梁平区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结合生态功能定位和农业农村优势,串联十万亩优质稻田和万亩生态渔园,并以此为依托深入实施交旅融合,将渔米路建成了“稻花香里说丰年”“桃花流水鳜鱼肥”相映成趣的幸福大道,绘就了道路与景区、乡村、鱼塘、稻田和谐共生的山水田园画卷。
渔米路安胜段。
区交通局副局长陈廷轩介绍,起初修建渔米路是为了改变安胜、仁贤、礼让3个乡镇(街道)及周边区域路难行、业难兴的局面。在选线过程中,区交通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串联渝东北最大的成片优质稻田和生态渔园为初衷,按照“民主选线”“产业选线”“生态选线”进行。2020年6月,串联起出村、进城、入园方便快捷,让稻渔果蔬产销两旺的最美农村路镌刻在梁平大地上。
渔米路还深化“+旅游”,推动特色产业量级提升。
汽车行驶在渔米路川西渔村段的“音乐公路”。
以音乐植入为亮点,渔米路在全市率先建设“音乐公路”2段,打造独特的公路旅游产品,进一步提升乡村“慢游”品质;
以优质非遗为重点,整合癞子锣鼓、抬儿调、木版年画、梁山灯戏4项国家级非遗,礼让草把龙、豆筋制作技艺等10余项市级非遗资源,建成非遗教育示范基地3处,形成了非遗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以民宿体验为核心,建设碗米民宿、米当家等主题精品民宿,融入土陶制作、稻谷成米、稻草编织、稻田舞台等丰富多样的体验项目,带动了毗邻乡镇100余家乡村民宿、农家乐竞相发展;
以瓜果采摘为基点,连片打造观光体验式杨梅园、蓝莓园、桔园、梨园、葡萄园、黄桃园、草莓园、脆李园、油菜园等特色水果蔬菜基地1.3万余亩;
以渔业美食为特点,打造了龙溪渔街特色餐饮街区,举办龙溪鱼美食文化节,充分激活美食经济;
万石耕春·千年良田。
以渔米路为主线,串联“千年良田”“龙溪渔歌”“数谷农场”“梁平柚海”“农业奥特莱斯”渝东北平原“五朵金花”,形成了独具梁平特色的乡村文化旅游景观带。
如今,渔米路持续释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其沿线产业投资、旅游观光、文艺创作成为新风潮。截至2022年底,共新增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企业23家,涌现出了“海老汉”等知名品牌;新增民宿等生态旅游主体100余家,使“万石耕春”“千年良田”成为渝东北平原的“乡愁源”。沿线二、三产业生产值分别较渔米路建成前提高32%、86%,新增就业岗位3000余个,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6万元。2022年,渔米路沿线乡村旅游带共计接待游客300万人次,通行车辆达60万辆次。
区文旅委副主任方厚剑介绍,接下来,区文旅委将丰富交旅融合载体,培育看点,做好成万古驿道(梁平段)修复利用,做优双桂湖骑行绿道,做强龙溪河特色服务区,培育交旅融合精品。同时,完善慢游交通网络,打通堵点。重点以“二环路”为纽带,配套旅游驿站等服务设施,串联沿线10余个乡镇的特色乡村旅游点,打造美丽乡村漫游线路,让市民游客感受到交旅融合新格局、全域旅游新风貌。
部分图片由梁平区文旅委、交通局提供
编辑 王晶晶
审核 曾钰洪
编委 李春燕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务必确保新闻真实性。投稿邮箱:lpsjb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