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就可兑换生活用品 梁平这个村治理乡村有“高招”
梁平区融媒体中心-家在梁平客户端讯(文/图 记者 刘媛)“我这次得了4分,现在积分已经有20分了,可以换不少东西呢!”4月22日,龙门镇花庙村村民唐见平做完志愿服务后便前往村里的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他高兴地拎着从积分超市换回来的牙膏、香皂和洗洁精向同伴们“炫耀”道。
4月22日,龙门镇花庙村积分超市,工作人员在上架兑换物品。
乡风文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乡风文明建设需要制度保障和创新手段,“积分制”就是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强有力抓手。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龙门镇花庙村创新方式方法,把银行金融存兑模式和乡村志愿服务相结合,建立“道德银行”志愿服务平台。
“‘道德银行’就是比照银行储蓄形式,以家庭为单位建立‘道德银行’账户,将村民的道德行为予以细化、量化。村民参与村集体活动、帮扶困难群众、支持公益活动、弘扬正能量、开展群众服务等都可以获得积分奖励,根据不同类别志愿服务活动的情况折算成‘道德币’进行积分。积累到一定分数,储户就可以带着‘存折’来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了。”据花庙村第一书记周红霞介绍,之后,该村还将通过细化“道德银行”积分规则、增加积分超市货品种类等方式进一步推进“道德银行”建设。
今年,自“道德银行”建成以来,花庙村不少村民争当志愿者,踊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将道德行为转变成“真金白银”。村民从之前的“比吃比穿”转变成了“比积分比风尚”,“积分制”的治理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4月22日,龙门镇花庙村积分超市,村民在兑换生活用品。
说起“道德银行”建立以来村里的变化,花庙村的综治专干谭天秀深有体会。“之前喊大家义务劳动,特别难,现在,哪用得着别人催,不少村民都主动加入到志愿活动中来了。” 谭天秀坦言,平日里,村民参加志愿活动的相关情况都由村“两委”成员记录在“存折”上,凭道德表现打分。村民以获得高积分为荣,相互比拼,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很快就提高了。
存进去的是善行孝义,取出来的是文明新风。以德治为突破口的“道德银行”,已经成为建设宜居乡村、提升乡村文明、强化基层治理的关键一招,将有效推进法治、德治、自治三者有机融合,撬动乡村治理这个“大事业”。
编辑 周芯羽
审核 曾钰洪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