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近7万人丧生,1.8万人失踪,37万余人受伤……17年过去了,岁月抚平满目疮痍,那些从地震废墟中走出的少年都已长大。
在梁平,有一位从地震废墟中走出的抗震救灾英雄王彬,如今以志愿者的身份,在双桂街道皂角社区、梁山街道文峰社区、屏锦镇万年社区等社区的周末课堂上,用自己的经历给孩子们带来一堂触动心灵的成长课。看似普通的授课,实则是我区在儿童社会工作领域探索实践的生动缩影,也是儿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尝试。
近日,双桂街道皂角社区,王彬向孩子们分享自己的经历。
王彬现就职于区大数据发展局,同时是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2008年,她荣获“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全国十佳少先队员”“重庆市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称号和“第八届宋庆龄奖学金”。汶川地震发生时,还是学生的王彬本已经从教学楼跑到操场,但她发现老师和同学仍在教室里面,于是她又折返回教室让老师和同学们赶快离开教室。当她第二次离开教学楼,教学楼突然塌了,她被埋在了废墟里,醒来时失去了自己的右手。
王彬分享着震后如何克服身体伤痛和心理压力,用一只手臂撑起自己的人生,鼓励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勇敢前行,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双桂街道皂角社区的孩子刘宇泽听完后深受触动:“看到王彬姐姐,我觉得她很坚强,我要向她学习,不怕困难,积极向上。”
王彬的分享不仅感染了孩子们,也为在场的社会工作者上了生动一课。在授课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们认真记录,课后还围绕此次活动开展了深入的交流研讨。他们深刻认识到,在儿童社会工作中,除了专业知识和技能,真实鲜活的榜样案例所带来的教育引导力量同样不可小觑,能对孩子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希望我的故事能给更多的孩子带去勇气,以志愿服务的方式将我收获的鼓励和帮助传递给更多人,这也是我参与儿童社会工作的初心。”王彬告诉记者。
近日,屏锦镇新合村,王彬给孩子们授课,孩子们听得聚精会神。
今年以来,区委社会工作部将推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儿童关爱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作为重点工作,全力构建完善的儿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据了解,以王彬为范例,区委社会工作部计划从全区机关事业单位、教育系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村(社区)等相关单位,选拔20名专门从事儿童社会服务的人员,着力培养儿童社会工作骨干人才,提升全区儿童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
邀请“身边的榜样”给孩子们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是我区儿童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机制探索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实践。“接下来,我们还将开展一系列专业培训,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培养方式,为儿童社会工作注入更多活力。”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丁远表示,同时,还将建立实践平台,聚焦留守儿童、困境儿童需求,策划实施相关项目,培育项目品牌,全方位护航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推动基层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迈向新台阶。“
文/图 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洁
编辑 刘媛
审核 曾钰洪
编委 李春燕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务必确保新闻真实性。投稿邮箱:lpsjb2006@163.com
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温馨提示:进山不带火,入林不吸烟;火种不进山,保森林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