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标不仅是城市的细胞,更是城市和城市精神的象征。它们承载着我们共同的城市记忆,也构建着我们共同的期待与未来。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标,而每个时代,城市的地标又不相同,它们各自满载着一代人的回忆,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发展。如今,在梁平的各个角落,也蕴藏着一个个独有气韵的地标景观,双桂湖、梁平机场、双桂堂、文峰塔、石马山……它们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是历经岁月沧桑的城市守护者,也是大自然笔下即兴创作的绿意空间,更是带动城市发展、塑造新的城市气质的精神源泉。
即日起,家在梁平APP推出《打卡梁平地标》栏目,一起走进梁平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景观,打探其背后积淀的文化底蕴。敬请关注。
近日,蓝天白云下的双桂城区,城湖相依,宛如一幅美丽画卷。
在梁平这片沃土上,有一片水域,承载着农耕文明的记忆,见证着城市发展的变迁,更闪耀着生态文明的光芒,它就是双桂湖。从最初的张星桥水库,到如今的国家湿地公园,双桂湖不仅是一处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地标,更是一座城市对生态文明的深刻思考。
双桂湖距双桂堂5000米,因此得名“双桂湖”。1950年12月,为纾解百姓灌溉、用水需求,梁平组织本地和周边区县的工匠师傅上千人,开始修建张星桥水库,这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西南地区修建的首座水库。1951年12月完成主体工程,共用土石方49.58万立方米、劳动工日113万个,建成后坝顶高程457.39米、最大坝高16.5米、坝顶长227米、坝顶宽4.6米,有效灌溉面积达1.45万亩,惠及下游人口1.2万人、耕地0.3万亩。
时光飞逝,来到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为了发展产业,水库开始发展渔业养殖,1981至1985年平均年产成鱼1.714万公斤;之后更开展施肥等集约化养殖,成鱼产量大幅度提高,2003年产成鱼14万公斤。随着鱼越养越多,水库环境也愈发恶劣,湖底淤泥沉积、水体富营养化,水质一度降至劣Ⅴ类,逐渐成为大家避之不及的“黑臭湖”。
近日,夕阳映红了双桂湖的湖面,与湖边的稻田、城市楼房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重现一湖碧水,2010年,梁平准备整治水库,决定将其改造为湿地公园,一场关于保护、修复、恢复、维护的生态行动打响。专家学者一起“把脉”,将城市与湖库作为整体统一规划建设,让湿地与城市共同成长,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为市民群众提供休闲场所,改善城市形象。
2015年,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获批试点建设,我区秉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科学修复的原则,因地制宜打出一系列生态修复组合拳:开展双桂湖生态移民、环湖小微湿地、智慧湿地、环湖管网、河湖连通等18项生态工程;保留双桂湖周边林盘群落,保护自然岸线;保留湖泊水陆交替空间带、山地自然地貌,再现田园风光;保护野生动植物,划定生态保育区,营建动物自然栖息地和鸟类迁徙通道。同时,新建环湖步道、亭廊水榭、木质栈道、集散广场等基础设施,打造“桂湖夕照、张桥烟雨、垂云北观、都梁飞雪、万石耕春、竹苑闻莺、梁山草甸、南华滴翠”八处湿地生态景观……将湿地元素与农耕、水利、历史、人文等文化元素有机结合。
2017年,双桂湖通过国家湿地公园验收,属于河流、湖泊、稻田等构成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水源涵养、气候调节、雨洪调蓄、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功能。目前,双桂湖水质常年稳定在Ⅲ类,总面积近350公顷,湿地面积超50%,公园的自然景观、湿地景观和休憩空间完美结合,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公园内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有620余种植物,包括苏铁、水杉等国家级保护植物;动物280余种,包括鸳鸯、红隼、斑头鸱鹞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到冬季,便有包括青头潜鸭等珍稀濒危物种在内的上万只雁鸭类候鸟飞到这里越冬栖息。同时,来自《诗经》的远古客人——荇菜也在双桂湖“扎根”,群落发展到20个500余亩。
近日,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金黄色的荇菜花开满湖面,吸引众多市民前往观赏。
这个时节,每天都有不少市民、游客漫步徜徉在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不论是清晨还是黄昏,或骑行、或慢跑、或观鸟,赏碧湖美景、享悠悠清风、话美好生活。青山如黛、湿地绕城,碧水荡漾、波光粼粼,那一片片荇菜,也许会牵引你走进《诗经》的优雅意境,依稀可见窈窕淑女、秋水伊人;那一声声莺啭,说不定会勾起你逸兴遄飞,遥想唐诗里的江南,仿佛穿越到“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梦幻时光,享受“城在湖边,湖在城中”的诗意生活。
如今的双桂湖,四季风光无限,山水相拥;处处生趣盎然,美不胜收,已成为梁平的生态名片、市民的休闲之地及动植物的生息天堂,构成了一幅“山水林田湖草城”生命共同体的优美画卷,不断演绎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篇章。
文 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谭 燕
图 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熊 伟
编辑 王晶晶
审核 曾钰洪
编委 王 令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务必确保新闻真实性。投稿邮箱:lpsjb2006@163.com
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温馨提示:进山不带火,入林不吸烟;火种不进山,保森林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