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投稿:lpsjb2006@163.com 联系电话:023-53223076 广告咨询 法律顾问
位置:
首页 详情

文化镇:无人机飞播成为春耕“常规操作”

蒋盛 04-16 15:25

梁平融媒讯(文/图 记者 张婷)当前正值春耕大忙时节,文化镇三寨村的广袤田野上,一幅充满科技感的春播画卷正徐徐展开。无人机飞播再度成为田间主角,助力当地农业生产跑出“加速度”,这已经不是文化镇首次运用这项技术,而每一次的实践,都让科技务农的优势愈发凸显。

据文化镇三寨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刘文博介绍,该村目前有7户颇具规模的种植大户,他们承包流转的土地面积总计达1100亩左右。目前,这些大户已顺利完成平田、施肥、育秧等环节,而在关键的播种环节,无人机飞播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

4月15日,文化镇三寨村,技术人员在给无人机加种子。


种粮大户谭维武就是无人机飞播的忠实粉丝。他的农田规模达到380多亩,除了水稻种植,还有50多亩南瓜种植和40多亩玉米大豆复合种植。

谭维武说:“以前一到播种的时候,心里就发愁,人工播种不仅耗时久,成本还特别高。现在好了,有了无人机飞播,又快又省钱。每亩20元的价格,跟以前人工栽秧一亩200多元相比,节约了人工成本,而且除草每亩10元,撒肥料两次一共40元,也能让无人机完成。成本降下来了,咱们的收入自然就上去了。”说着,他的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眼睛始终盯着在空中忙碌作业的无人机。

无人机飞播不仅在成本上展现出优势,效率更是惊人。以往人工播种,就算是经验丰富的农民,一天下来也播不了多少亩地,而且劳动强度极大。如今,无人机只需按照预设的程序和路线飞行,大半天时间,就能完成谭维武这380多亩地的播种任务,缩短了播种周期,确保农作物能够及时播种,抓住最佳的生长时机。

4月15日,文化镇三寨村,无人机飞手操作无人机播种水稻。


除了大户,村里的散户也纷纷加入“科技务农”的行列。随着农村劳动力结构的变化,留在村里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是老年人,机械化耕种的普及为他们减轻了不少负担。无人机飞播等机械化设备的应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提高了生产效率,让农户们真切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实惠,大家对这些新技术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文化镇多次成功实践,让无人机飞播这项技术逐渐成熟,也让农户们从观望到积极参与。如今,无人机飞播已经成为文化镇春耕的“常规操作”,为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编辑 刘    媛

审核 曾钰洪

编委 王    令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务必确保新闻真实性。投稿邮箱:lpsjb2006@163.com

区森林草原防灭火指挥部温馨提示:进山不带火,入林不吸烟;火种不进山,保森林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