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投稿:lpsjb2006@163.com 联系电话:023-53223076 广告咨询 法律顾问
位置:
首页 详情

李世飞:“智慧育秧”铺就好“稻”路

郭涛 02-24 14:52

立春后,位于明达镇坪山村的梁平区味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智能化育秧工厂忙了起来。这座投资100余万元的智能化育秧工厂,预计3月初正式投产,水稻秧苗日生产量可满足1000亩稻田需求,将为我区及周边地区水稻种植户提供高效、优质的育秧服务。


用“智慧育秧”破解传统难题


俗话说,“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壮秧是让水稻高质高产的重要基础。2月14日,记者踏着春风,走进梁平区味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智能化育秧工厂,探一探该工厂投产前的准备工作。


现场,合作社负责人李世飞正带领团队安装智能化育秧生产线设备,为春耕插秧作准备。据了解,我区即将进入浸好种、育壮秧的关键时期,李世飞在智能化育秧工厂内日夜忙碌,争取各种设备投用,助力农民种粮进入“科技时代”,为我区新一年的水稻丰收,铺就好“稻”路。


近日,位于明达镇坪山村的梁平区味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智能化育秧工厂,李世飞(右)与技术人员一起安装智能化育秧生产线设备。


“新建的智能化育秧工厂采用浸种催芽、覆土播种、智能叠栈、暗化催芽等全流程自动化技术。与传统育秧相比,该工厂通过温湿度监控、秧盘自动化传输等现代技术,解决了烂秧死苗、效率低下等问题,使水稻秧苗成苗率更高、均匀整齐,且省种省工、节约成本。”李世飞介绍,智能化育秧工厂投产后,按每亩20盘水稻秧苗计算,单日产能可满足千亩稻田需求,将大幅缩短备耕周期,实现秧苗品质可控、水稻产量提升。


从“田保姆”到“智慧农业”领跑者


今年44岁的李世飞是荫平镇光华村人,作为梁平区返乡创业的“新农人”代表,他的故事,正是梁平“新农人”用创新与实干书写“丰收答卷”的生动缩影。


近日,位于明达镇坪山村的梁平区味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智能化育秧工厂,李世飞指挥叉车搬运育秧生产设备。


2010年,李世飞放弃厨师职业回乡创业,从流转320亩土地种植花椒起步,后成立梁平区味源现代农业专业合作社,逐步拓展至开展农机托管服务。如今,该合作社拥有12名专业农机手,为川渝两地超5万亩农田提供耕、种、防、收全程社会化服务,成为梁平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标杆。


近年来,他还积极探索“互联网+农机”模式。2024年,李世飞主导开发的“重庆味源农业”小程序上线,农户通过手机即可预约插秧、飞防等服务,订单响应效率提升50%,被农户称为“田间的网约车”。此次建设智能化育秧工厂,则是他借鉴广东、四川等地经验后,推动农业生产环节向智能化升级的又一举措。


此外,该合作社配套的4台烘干设备也已就位,日处理能力达100吨,可实现油菜、水稻等作物的烘干需求,进一步延伸了农业产业链,减少天气对农业收成的影响。


“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和人才。”李世飞说,未来,他将继续探索、学习更多数字农业管理技术,推动“智慧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文/图 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周光辉

编辑 王晶晶

审核 曾钰洪

编委 李春燕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务必确保新闻真实性。投稿邮箱:lpsjb200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