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农历腊月二十一,正值二十四节气中的大寒,距离除夕还有8天,一场“热气腾腾”的“柏家宴”新春团年会在柏家镇红卫湖举行,当地200余名村民相聚在一起,看“村晚”、吃团年饭,烟火气里年味儿满满。
“舞蹈队员要注意队形,手臂抬高一点,朗诵者情感再饱满一点,声音要放出来。”1月20日上午9点,在柏家镇白仙村村委会门口,7名年轻人正在抓紧排练当天即将登上“村晚”舞台表演的节目。
19岁的龙柯羽是一名在读大学生,也是白仙村表演团队的一员。放寒假回家后,龙柯羽听说今年镇上将举办“村晚”,每个村、社区都得出节目,村里面正号召大家积极参与。
“陈书记,我可以表演诗歌朗诵,我还会写词。”因有着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想尽自己所能为“村晚”添彩,龙柯羽便主动联系村里面,报名参加节目表演。
“年轻人有想法、有热情,这可是好事,不如我们就邀请春节回乡的大学生和村民们一起出一个节目。”说干就干,白仙村的村干部们立马通过微信、电话等号召大家一起为“村晚”出力。
“我擅长跳舞”“我擅长策划”……消息一发出,返乡大学生和村里的其他年轻人都兴致高昂,纷纷报名为“村晚”出谋划策。表演人员找齐后,考虑到团队里有的擅长诗歌朗诵、有的擅长舞蹈,最终决定采用“朗诵+舞蹈”的形式,带来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
1月20日,2025年梁平•柏家乡村“村晚”暨山羊健康美食文化活动在柏家镇红卫湖举行。记者 向成国 摄
“柏家白仙,希望的田野上;乡村建设,如诗如画启航。看那中药材,遍地绽放;石菖蒲绿,百部枝繁。田间地头,勤劳身影忙;科技助力,丰收在望。”这篇彰显白仙村特色的朗诵作品《共走致富路,药香满白仙》由团队成员们自己创作,对应的舞蹈也由大家共同探讨编排。
“我们团队里的7名成员,有4名是返乡大学生,有3名是村里面已经工作的年轻人。从1月11日开始,我们在每天上午8点到中午12点之间进行集中排练,其余时间就自己练习。”龙柯羽介绍,成员们对待这场“村晚”表演非常上心,会自觉地在微信群里面分享练习进度,相互督促。
无独有偶,由柏家镇龙峰村自编、自导、自演的节目《龙峰的洁》同样是由返乡大学生和村里年轻人共同参与完成的,创作的内容突出了龙峰村干净整洁、乡风文明的本土特色。
诗歌朗诵节目《龙峰的洁》。
下午3点整,“村晚”热闹开演,“柏家人”欢聚一堂,年轻人登上舞台,唱响乡村美好生活,大家聚在一起,乐在一处,共同营造乡村的浓浓年味。年轻“血液”的加入,不仅为“村晚”助力添彩,增添“乡味”,也让乡村在他们的唱演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现场布置得非常好看,节目表演得十分精彩,很高兴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村晚’。”“快过年了,大家都聚在一起看演出,找回了年轻时过年的感觉,而且节目很接地气,我们都特别喜欢。”村民们表示,这场“村晚”既有看头,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又充满活力,唤醒了大家对过年的期盼。
“我今天早上4点就出门采购食材,今天一共要准备20桌,共200人的饭菜,帮厨人手除了酒楼的工作人员,还有当地的村民。”下午4点过,在“村晚”舞台旁的露天厨房里,主厨万成朋一边挥勺搅动锅里的食材,一边说道。
在旁边的案板上,3名当地村民充当帮厨,正在抓紧备菜装盘。“我们在切辣椒,马上要下锅炒尖椒鸡。”柏家镇中心村4组村民刘福英是帮厨之一,她告诉记者,从早上6点起床后,就一直忙着洗菜切菜、准备盘子等工作,虽然忙碌,但想到晚上团年饭的热闹场景,自己就干劲十足。
1月20日,柏家镇红卫湖,帮厨们在准备“柏家宴”新春团年会的美味食材。
“大家动作快一点。”万成朋扯开嗓子喊道,声音洪亮。在一片热火朝天的吆喝声中,盘子的碰撞声、炉灶的轰鸣声、案板上的切菜声,共同交织成一曲忙碌而欢快的团年饭开场序曲。
下午5点左右,团年饭现场的桌椅、碗筷已经摆放整齐,当地的父老乡亲们围坐在一起,回味节目、共话家常。
1月20日,柏家镇红卫湖,当地村民围坐在一起吃团年饭。
“人都来齐了,准备上菜了。”下午5点20分,刘福英端着一个装着一盘盘现炸酥肉的大托盘,稳稳当当地步出厨房。“排骨莲藕汤,小心烫手。”帮厨们紧随其后,不一会,羊肉格格、小炒牛肉、粉蒸肉、烧白、尖椒鸡、香酥鸭、红烧鱼等众多美味佳肴便被一一端上饭桌,令人食欲大开,大家纷纷拿起筷子,开心地大快朵颐。
1月20日,柏家镇红卫湖,当地村民欢聚一堂,共享“柏家宴”。
“妈妈你看,我和村里面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们坐在一起,我们在吃团年饭了。”在现场,记者看到一名小朋友正在和家人打视频电话,分享现场的美食和热闹氛围。
“我和弟弟平时都是与外公外婆在一起生活,爸爸妈妈在浙江杭州工作,他们还有两天也要回家了,我想提前跟他们分享这份喜悦和家里面的年味,希望他们平安到家。”11岁的熊俊祥是柏家镇中心村的一名留守儿童,他说,今天和镇上那么多人一起看“村晚”、吃团年饭,非常温馨。
“举办‘柏家宴’新春团年会,让父老乡亲们相聚在一起看节目、吃团年饭,一方面能够拉近大家的距离,另一方面也为大家营造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希望这份温暖能够留在每个柏家人的心中,陪伴他们幸福过年。”柏家镇党委书记范峰波说。
乡村搭舞台,村民唱主角,正是因为乡村发展越来越好,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柏家人”才能在“家门口”的舞台上大声唱响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美好憧憬。
柏家镇位于梁平东南部,距离城区28公里,地形以平坝、丘陵为主。此前,当地老百姓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等传统农作物为生,收入渠道较为单一,柏家镇三新村还曾入选“市级贫困村”。如今,柏家镇村村有产业、人人有干劲,乡村发展结出硕果,老百姓对美好生活也更有盼头。
近年来,柏家镇因地制宜谋发展,积极探索和培育中药材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添动能”。当前,柏家镇现有中药材面积6200余亩,其中百部育种育苗示范基地4片共350亩;“百部+”粮药套种示范基地8个共3600亩,已是目前西南片区最大的百部种植基地;石菖蒲种植示范基地1个500亩,推广散户种植面积1700亩,带动农户2000余户。
“现在,村民找到了致富路,不用外出务工,纷纷返乡种植中药材,撂荒地也成了‘香饽饽’。”说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柏家镇三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先艾满脸笑意。
“桃花会、采摘节都办起来了,村里的业态越来越多,乡亲们的钱包也越来越鼓。”邓先艾乐呵呵地说,乡村建设不仅美了村子,还火了乡亲们的日子。
“村美民富产业旺,和美乡村入画来。”这是近年来柏家镇的真实写照。“白仙村-仙山人家、龙江社区-河畔人家、龙峰村-麦田人家、三新村-桃缘人家、伍通村-腊味人家、桂花村-稻香人家”,柏家镇六大和美家园处处风景别致、文化内涵丰富,当地“云湖羊寨·柏乡人家”的品牌也持续叫响,引得游客纷至沓来。
“现在日子红红火火,幸福生活有盼头,大家都来看‘村晚’,吃村宴,生活真是有滋有味。”柏家镇三新村8组82岁的村民潘锡全一边享受美味的团年饭,一边高兴地说。
文/图 梁平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舒琪琦 孙莎莎
编辑 刘 媛
审核 曾钰洪
编委 李春燕
欢迎广大市民提供新闻线索,来稿请注明作者真实姓名、联系电话,务必确保新闻真实性。投稿邮箱:lpsjb2006@163.com